当中国汽车品牌集体向“电动化、智能化”赛道冲刺时,捷途汽车用7年200万辆的销量答卷,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突围路径——成为全球唯一达成这一成就的中国汽车品牌。这份成绩并非简单的市场红利叠加,而是其在“存量竞争”与“全球化挑战”双重压力下,以“旅行+”战略为核心,构建“技术-产品-生态-用户”四维闭环的必然结果。从打破传统汽车“工具属性”,到重构“出行价值生态”,捷途的崛起,为中国品牌如何在全球市场建立不可复制的竞争力,提供了全新范本。

战略破局:在“共性赛道”外开辟“场景蓝海”
2018年前后,中国汽车市场正从增量转向存量,多数品牌选择在“智能座舱”“自动驾驶”等共性领域加码,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。而捷途敏锐捕捉到一个被忽视的需求:随着国内旅游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10%,消费者对“汽车与旅行场景的深度适配”需求激增,但传统车型在空间、续航、场景服务上存在明显短板。
基于这一洞察,捷途率先提出“旅行+”品牌战略,并非停留在“营销概念”,而是构建了贯穿全价值链的落地体系。在技术层面,依托奇瑞28年造车积淀与全球8大研发中心,针对性开发适配旅行场景的技术:例如为解决长途越野续航问题,打造鲲鹏超能混动C-DM技术,实现综合续航超1400km;为满足露营需求,优化车型后舱空间设计,支持2米长轴距纯平放倒,兼容车顶帐篷、车载冰箱等装备。
在生态层面,捷途以“车辆”为核心枢纽,打破行业“卖车即终点”的传统模式,将服务延伸至旅行全链路。截至2025年9月,其全球生态网络已形成“硬件+权益”双支撑:硬件端,3000余座捷途驿站覆盖国内90%以上热门旅行路线,176家高品质合作露营地提供专属停车、补给服务;权益端,联合360家联盟伙伴推出“景区门票折扣”“住宿优先预订”“越野路线向导”等服务,累计超15万人次体验,全球旅行权益总触达量突破1000万人次。这种“产品+场景+服务”的模式,让捷途从“汽车销售商”转变为“旅行生态服务商”。
用户深耕:从“被动服务”到“主动共创”的价值重构
销量的持续增长,本质是用户信任的累积。捷途摒弃行业常见的“用户调研-产品落地”单向流程,通过“三个100%工程”搭建起“用户直连共创”体系:100%直面用户,通过线下体验店、用户沙龙等形式,2021年以来累计与33万用户面对面沟通,直接收集需求;100%直连用户,借助社群、APP等渠道,建立超286万粉丝的私域流量池,实时反馈用车痛点;100%用户评价,将76%的用户真实反馈纳入产品迭代清单,形成“需求-研发-落地-反馈”的闭环。
这种共创模式直接推动了产品的成功。以方盒子家族为例,初期用户反馈“越野车型操作复杂,新手难上手”,捷途迅速优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,增加“越野模式一键开启”功能;针对家庭用户“长途旅行孩子哭闹”的痛点,在车型后排增加儿童娱乐屏与专属储物空间。这些调整让方盒子家族连续19个月销量破万,截至2025年9月全球累计销量超49.5万辆。其中旅行者更是成为“现象级产品”,上市16个月销量突破20万辆,仅用8个月就完成20万到30万辆的跨越,背后正是用户需求与产品研发的深度耦合。
全球突围:以“生态本土化”破解“全球化难题”
中国品牌全球化常面临“产品水土不服”“服务体系滞后”两大痛点,而捷途的解法是“技术输出+生态复制”。截至2025年,捷途已进入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,在中东、非洲、中南美等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:在阿联酋、卡塔尔,其方盒子车型因适配沙漠越野场景,成为当地越野爱好者“首选中国品牌”;在厄瓜多尔、乌拉圭,通过与当地旅行社合作,将捷途驿站与旅游路线绑定。
为支撑全球化布局,捷途同步推进“渠道+服务”双升级:全球建成超2000家销售及服务网络,在俄罗斯、巴西等重点市场建立KD工厂,实现本地化生产,缩短交付周期;针对不同区域用户需求,调整产品配置——例如为东南亚市场优化车型空调制冷效果,为欧洲市场升级车载导航多语言系统。2025年1-9月继续保持22%的增速,成为中国品牌全球化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。
从7年前的“行业新入局者”到如今的“全球200万销量俱乐部成员”,捷途的成长逻辑清晰可见:以“旅行+”战略锚定差异化赛道,用“用户共创”夯实产品根基,靠“生态本土化”打开全球市场。在汽车行业加速变革的当下,捷途的探索不仅证明中国品牌可以凭借“场景创新”打破技术壁垒,更预示着“生态力”将成为未来品牌竞争的核心护城河。随着其向“全球第一电混越野品牌”目标迈进,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叙事,正迎来更具深度的表达。

